四川邻水法院三案联动强化司法权威
案件起源于熊某向友人王某借款3万元后长期拖欠,经法院调解达成“每月还款5000元”的协议后,熊某仅履行5000元便再度违约。2025年执行阶段,熊某虽二次达成还款协议,却在支付11900元后故技重施,以“没钱”为由拒绝履行剩余8000元债务。这种反复毁约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公信力,更折射出部分被执行人藐视法律尊严的现状。
执行法官通过深度调查发现,熊某微信账户半年流水达20余万元,2024年度流水超70万元,随身携带现金及车钥匙等物品,与其声称“靠父母接济”的表述严重不符。在证据面前,熊某仍辩称流水系“车站过账”,这种企图以虚假陈述规避执行的行为,凸显法院运用信息化手段核查财产的必要性。
面对熊某关联的借贷纠纷与两起刑事罚金案件(总金17200元),法院依法作出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决定。送拘过程中,迫于法律威慑,熊某20分钟内即筹齐全部案款及罚金。该案证明对具备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唯有“碰真动硬”才能打破其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