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谋道镇解锁基层治理枫桥经验

2025-08-06 16:08:01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王中正 通讯员李潇)近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法院谋道法庭内“热火朝天”——来自各地的特邀调解员齐聚一堂,参加一场聚焦实效的调解技能培训,共同探寻基层治理的“枫桥密码”。

  培训结束,大家迅速投入到一起商品房合同纠纷的调解实战中。依托谋道镇综治中心平台,这起针锋相对的矛盾,在调解员情理法并重的努力下成功化解。

  枫桥驿站里的“技能升级课”

  谋道法庭内十余位特邀调解员正聚精会神地聆听。

  针对辖区内商品房买卖、物业服务、邻里纠纷等高发纠纷类型,谋道法庭庭长周涛带来了满满干货,从精准解读合同条款、洞悉当事人心理,到运用“背靠背”沟通技巧、释明法律后果,再到规范制作调解文书。内容紧扣实务,注重操作性。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下寻找最优解。”周涛强调。调解员边听边记,不时提问交流。一位“候鸟”调解员会后感慨:“这次培训内容很实用,像及时雨,补足了我们在专业法律知识和程序规范上的短板,今后开展工作更有底了。”

  “我们吸纳避暑人群中的退休干部、行业专家等加入调解队伍,就是要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周涛介绍道,随着避暑“候鸟”人群逐年增多,当地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2023年成立的“候鸟”枫桥驿站,正是法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的创新之举。

  综治中心里的“实战速递”

  理论学习的余温还未散尽,一场“考试”接踵而至——一起商品房合同纠纷被提交到谋道镇综治中心。

  在谋道镇综治中心调解室内,购房者陈女士情绪激动,拿着合同不停指责开发商。2018年,原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被告陈女士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对购房款数额及交付时间等事宜做了明确约定。被告支付部分购房款,尚余67200元未付。后因原告未能如期交房,待原告向被告正式送达接房通知书后,被告拒绝接房,双方产生争议,遂到综治中心寻求解决。

  随着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这场因商品房销售引发的矛盾画上了圆满句号。

  基层善治的“凉城实践”

  这场高效的培训和成功的现场调解,是谋道法庭探索多元解纷新路的缩影。

  谋道法庭充分依托谋道镇综治中心平台,建立“周驻点、月研判”机制,每周二指派法官驻点综治中心,现场指导调解协议起草、提供法律意见。每月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召开联席会议,整合多方力量,组建起覆盖广泛的特邀调解员队伍,对重大风险隐患“把脉开方”。同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通过“调解观摩+案例教学”培养乡村调解骨干20余名,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遇事找法,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今年以来,谋道法庭通过该机制指导调解纠纷53件,司法确认调解协议18份,纠纷成讼率同比下降21%。

  这种“综治中心组织+法庭指导+特邀调解员唱主角”的联调模式,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清凉避暑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