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后需要什么手续
一、劳动合同终止后需要什么手续
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办理相应手续。
用人单位方面:
1. 出具证明:为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证明应包含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信息。
2. 办理档案和社保转移:在规定时间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3. 保存合同文本:对已经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一定年限备查。
劳动者方面:
1. 办理工作交接:按照双方约定,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办理工作交接。
2. 返还财物: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资料等。
若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应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双方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执行,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签劳动合同对员工有什么约束
签订劳动合同对员工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遵守工作内容约定:员工需按照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开展工作。若合同明确岗位为会计,员工就应履行会计职责,不能随意拒绝或擅自变更工作内容。
2. 遵循工作时间规定:要遵守合同中约定的工作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日、工作时长、加班等规定。不能无故迟到、早退、旷工,如需请假,要按公司规定的流程办理。
3. 保守商业秘密:若合同中有保密条款,员工有义务对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等予以保密。在职期间及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都不能向第三方泄露,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4. 竞业限制:部分劳动合同会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员工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能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5.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员工应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制度可能面临相应处罚。
三、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解除吗
劳动合同终止意味着劳动关系解除。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等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随之解除。不过,在一些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比如劳动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决定提前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等。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后需要什么手续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