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什么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什么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 劳动合同期满:这是常见情形,当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若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达到法定条件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时,劳动合同终止。
3.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此时劳动者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劳动合同随之终止。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意味着用人单位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主体资格,劳动合同终止。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灭,劳动合同终止。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兜底条款,为适应不同情况预留法律空间。
除上述法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法定情形之外约定其他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依法向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规定时间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二、劳动法违约合同法律怎么处理
劳动法中违约合同的处理需依据具体违约情形和法律规定。
若用人单位违约,常见情形及处理方式如下:一是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要求其支付工资差额,还可能获得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一定比例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二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若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或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若劳动者违约,如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并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处理违约纠纷,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8年没有劳动合同能赔多少钱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也就是说,从用工第二个月起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这部分赔偿受仲裁时效限制。
若已过上述双倍工资赔偿的时效,虽然不能再主张该赔偿,但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额外赔偿,但它保障劳动者能持续稳定工作,除非有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工作8年,经济补偿为8个月工资,违法解除则需支付16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