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提供劳动合同原件的有哪些
一、需提供劳动合同原件的有哪些
在以下情况通常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原件:
1. 劳动仲裁或诉讼: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如工资争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提供劳动合同原件作为重要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及相关权利义务约定。
2. 办理社保业务:在一些地区办理社保增员、减员、社保待遇审核等业务时,社保部门可能要求提供劳动合同原件,以核实参保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真实性。
3. 申请落户、积分:部分城市在积分落户政策中,要求申请人提供劳动合同原件,作为稳定就业的证明材料,以此计算积分。
4. 申请贷款:一些金融机构在审核贷款申请时,为评估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稳定性,会要求提供劳动合同原件,以确认其工作情况和收入来源。
5. 劳动行政部门检查:劳动行政部门开展劳动用工检查时,会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检查合同签订、履行等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
二、个人办什么业务需要劳动合同
个人在办理以下业务时通常需要劳动合同:
1. 社保办理:办理社保开户、缴纳及相关待遇申领时,劳动合同是证明个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社保机构以此确定参保人员的就业情况,确保其符合参保条件,准确核算社保费用。
2. 公积金办理:在公积金开户、贷款等业务中,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合同确认职工的工作单位及收入稳定性,以决定是否为其办理公积金贷款以及贷款额度。
3. 居住证办理:部分地区要求申请人提供劳动合同来证明在当地有合法稳定就业。这是为了核实申请人的居住理由和经济来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居住证的办理条件。
4. 劳动纠纷处理:当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如工资拖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合同是关键证据。它能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判定责任归属。
5. 落户办理:一些城市的落户政策中,要求申请人提供劳动合同,证明其在当地有稳定工作,是落户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未给员工劳动合同原件违法吗
未给员工劳动合同原件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劳动合同原件,侵害了员工对劳动合同的知情权和持有权。员工无法全面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也难以提供有效的证据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员工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提供劳动合同原件。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因未取得劳动合同原件给员工造成实际损失,员工还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赔偿。
以上是关于需提供劳动合同原件的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