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肢体二级签定标准

2025-09-04 04:40:29 法律知识 0
  残疾人肢体二级签定标准?肢体二级残疾鉴定标准主要考量运动、日常活动、平衡、关节活动及肌肉力量等方面。多个功能严重受限,经治疗康复仍难恢复正常,对生活等影响大,经专业机构评估鉴定后可认定。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残疾人肢体二级签定标准

   肢体二级残疾鉴定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考量:

   运动功能障碍方面,通常为偏瘫或截瘫,双下肢长度相差大于等于8厘米,一侧下肢功能完全丧失,或者一侧上肢功能完全丧失等情况。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受限程度较为严重,如基本生活活动,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需要他人较多协助才能完成。

   平衡能力方面,平衡功能严重障碍,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进行站立或行走,必须依赖轮椅等辅助器具移动。关节活动方面,多个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严重影响肢体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功能。

   此外,肌肉力量也有明显异常,肢体肌肉力量极弱,难以完成对抗阻力的动作。而且这种肢体功能障碍是持续性的,经过合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后,仍难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及社会参与造成重大影响,在经过专业机构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评估鉴定后,可认定为肢体二级残疾。

   二、肢体2级残疾鉴定需要做哪些检查

   肢体2级残疾鉴定的检查项目,通常涉及多个方面。

   一是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肢体的形态、关节活动度等进行详细检查。例如,观察肢体有无畸形、肌肉萎缩,测量关节伸展、弯曲等活动的具体角度,判断肢体运动功能的受限程度。

   二是肌力检查,通过特定手法,让被检查者进行对抗阻力的运动,以此评估肌肉力量,确定不同肌群的肌力等级,因为肌力情况对残疾程度判定很关键。

   三是神经系统检查,通过专业仪器和手法,检测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及其程度,了解神经功能障碍对肢体运动和感觉的影响。

   四是影像学检查,可能包括X光、CT或MRI等。这些检查能清晰显示骨骼、关节、软组织等的结构状况,辅助判断肢体损伤或疾病的内在病理改变,为准确评估提供依据。

   不同地区、不同鉴定机构在具体检查项目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围绕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相关组织结构的评估展开,以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肢体残疾程度。

   三、肢体2级残疾鉴定标准

   肢体二级残疾鉴定标准如下: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这意味着一侧肢体或双侧下肢、上肢因神经损伤等原因,虽有一定活动能力,但无法实现独立、稳定的行走。

   2.双下肢膝关节以上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即双侧下肢在膝关节以上部位、双侧上肢在肘关节以上部位完全缺失。

   3.单肢两个关节以上缺失。指单个肢体存在两个及以上关节的缺失情况,严重影响肢体功能。

   4.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双足肌肉瘫痪,肌肉力量处于2级及以下水平,导致足部运动功能严重受限。

   5.双上肢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双侧上肢肌肉同样呈现2级及以下肌力的瘫痪状态,极大限制了上肢活动能力。

   6.四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四肢肌肉力量均处于3级及以下,使患者整体运动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肢体二级残疾鉴定需专业机构依据医学检查、功能评估等,按照统一规范进行判定。

   以上是关于残疾人肢体二级签定标准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