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终审判决后怎么执行判决
一、二审终审判决后怎么执行判决
二审终审判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进入执行程序。
对于具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负有义务的一方应主动履行。若其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内自觉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如支付款项、交付财物等,执行程序可顺利终结。
若义务人未主动履行,权利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通常是两年,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等材料。
法院在受理执行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同时,法院有权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若被执行人存在拒不执行判决等妨碍执行的行为,法院还可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二审终审后再审需要开庭吗
一般情况下,二审终审后进入再审程序是否需要开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再审案件的事实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开庭审理来查明事实、分清是非,那么通常会开庭审理。在开庭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也可以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
然而,如果再审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不存在需要通过开庭审理才能解决的问题,法院也可以决定不开庭审理,而是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总之,再审是否开庭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审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三、二审终审后再审会开庭吗
二审终审后是否会开庭再审,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情况下,如果再审申请被受理,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查。若经审查认为确有错误需要再审,通常会开庭审理,让各方当事人有机会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和进行辩论,以查明案件真相,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仅适用法律错误的,法院可能会以书面审理的方式进行再审,不再开庭。
此外,如果再审申请被驳回,就不会开庭。
总之,二审终审后再审是否开庭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法院对再审申请的审查结果等因素。
以上是关于二审终审判决后怎么执行判决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