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区别
一、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区别
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 主体: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雇佣合同主体双方可以都是自然人,或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自然人。
- 法律性质:劳动合同是从属性合同,劳动者需服从用人单位的安排管理;雇佣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劳务关系。
- 合同形式:劳动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否则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法律责任;雇佣合同可以是书面或口头形式。
- 国家干预程度: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律法规严格规制,如工作时间、工资、社会保险等;雇佣合同主要遵循意思自治,国家干预较小。
- 解决纠纷方式:劳动合同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向法院起诉;雇佣合同纠纷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 保障程度: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劳动者权益;雇佣合同中一般由雇主根据约定承担相应责任,保障程度相对较低。
二、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计算方式为从用工第二个月起开始计算,直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例如,劳动者入职三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第一个月正常发工资,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用人单位需额外再支付一倍工资,即总共支付三个月工资的二倍减去第一个月已发工资。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申请仲裁时,需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三、如何拿回自己的劳动合同
拿回自己的劳动合同,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 与用人单位沟通:直接向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提出拿回劳动合同的要求,表明这是自身合法权益,提醒其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沟通时注意保留相关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
2. 发送书面通知:若口头沟通无效,可通过邮政快递向用人单位发送书面通知,明确要求其返还劳动合同,并在通知中注明期望回复的期限。保留好快递底单和查询记录,以证明已发送通知。
3.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若用人单位仍拒绝返还,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其改正。投诉时需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工作证、工资条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4. 申请劳动仲裁:若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返还劳动合同,并可根据具体情况主张相应赔偿。仲裁时要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诉求。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