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取内固定能做伤残鉴定吗
一、没取内固定能做伤残鉴定吗
没取内固定能否做伤残鉴定,需分情况判断。
一般而言,若病情已稳定,内固定存在不影响伤残等级的评定,此时可以进行伤残鉴定。比如一些轻微骨折,内固定对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等主要评定指标无实质影响,即便没取内固定,也不干扰鉴定机构对伤残情况的判断。
然而,若内固定的存在可能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的准确评估,或者对关节活动度等关键评定要素有较大干扰,通常需待取出内固定、病情进一步稳定后再做鉴定。因为鉴定的目的是准确评估因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程度,若内固定影响了功能表现,得出的鉴定结果可能不准确。
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进行鉴定应遵循专业医生和鉴定机构的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出医学上的判断,鉴定机构则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是否受理未取内固定情况下的鉴定申请。
二、还没做伤残鉴定可以起诉吗
没做伤残鉴定可以起诉。在我国法律中,提起民事诉讼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包括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是否进行伤残鉴定并非起诉的必要前提。
没做伤残鉴定时起诉,法院会正常受理案件。不过,伤残鉴定结果对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至关重要,它能确定伤残等级,是计算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赔偿项目的重要依据。若起诉时未做伤残鉴定,可能无法准确确定赔偿金额,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一般也难以支持关于残疾相关赔偿项目的诉求。
实践中,为了更全面地维护自身权益,使赔偿诉求更明确合理,建议在起诉前先进行伤残鉴定。但如果情况紧急或其他特殊原因,也可先起诉,在诉讼过程中再向法院申请进行伤残鉴定。
三、民事案件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民事案件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该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重)到十级(最轻),每级致残率相差 10%。
鉴定时,遵循医学鉴定为主、审判判断为辅原则。考虑损伤当时伤情及治疗后的后果,结合原发性损伤及并发症,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
例如,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中,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为一级伤残;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一级伤残。而在头面部损伤里,一眼盲目 3 级为八级伤残;一眼眶骨折后遗眼球内陷 2mm 以上为十级伤残。
伤残鉴定需由专业鉴定机构的法医依据法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当事人应及时申请鉴定,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历等资料,以保障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民事赔偿等诉求提供有力依据。
以上是关于没取内固定能做伤残鉴定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