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签了劳动合同还算应届生吗
一、应届生签了劳动合同还算应届生吗
应届生签了劳动合同是否还算应届生,需分情况来看。
通常应届生有两种概念,一是当年毕业的学生,二是在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
对于当年毕业的学生,即便签了劳动合同,在毕业当年内仍属于应届生范畴。因为应届生身份主要基于毕业时间,只要是同一年毕业,不管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有无缴纳社保,都算应届生。
而对于处于择业期内的毕业生,如果签了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为其缴纳了社保,一般就不算应届生了。因为落实工作单位并缴纳社保,意味着已脱离了未就业状态,丧失了择业期应届生身份。但如果只是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部分情况下仍可按应届生对待,比如参加一些只面向应届生的招聘考试时,具体要看招聘单位的认定标准。
二、劳动合同对于第三方有法律效应吗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仅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法律约束力,对第三方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应。这是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劳动合同可能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
1. 若第三方知晓并参与了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且其行为与劳动合同履行相关联,比如第三方是劳动者的工作成果受益人,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
2. 当第三方的行为妨碍了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给一方造成损失时,受损方有权要求第三方承担侵权责任。
3. 在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等情况时,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此时新用人单位作为第三方承接了原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
所以,虽然劳动合同通常对第三方无直接法律效应,但在特定情况下,第三方可能会与劳动合同产生法律上的联系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没毕业能签劳动合同吗能交社保吗
没毕业的学生能否签劳动合同及交社保,需分情况判断。
若学生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未毕业,一般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因为全日制学生的身份主要是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建立的通常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实习或劳务关系。这种情况下,单位无法为其办理社保参保手续。
不过,若学生已基本完成学业,学校不再安排课程,仅需进行论文答辩、毕业等事宜,且符合就业条件,以就业为目的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是劳动关系,那么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司法实践中,也有认定此种情形下学生与单位构成劳动关系的案例。
所以,没毕业的学生能否签劳动合同和交社保,关键在于其是否已脱离学生身份,具备就业主体资格以及与单位是否形成劳动关系。
以上是关于应届生签了劳动合同还算应届生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