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重罚重判怎么处理的

2025-09-11 01:21:35 法律知识 0
  造谣重罚重判怎么处理的?造谣行为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处理。民事上,被造谣者可要求侵权赔偿;行政上,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会被拘留罚款;刑事上,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编造虚假信息罪、诽谤罪等,会被判刑。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造谣重罚重判怎么处理的

   造谣行为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方面的处理。

   在民事方面,被造谣者可要求造谣者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还可要求赔偿精神损害。若造谣行为造成实际财产损失,也需赔偿。

   行政处理上,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处理方面,若造谣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诽谤罪也是常见罪名,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起诉16岁造谣者怎么判

   起诉16岁造谣者的判决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16岁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若其造谣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民事方面,造谣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民事权利,受害者可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16岁造谣者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且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可自己财产承担赔偿;否则由监护人承担。

   刑事上,若造谣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等。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不过诽谤罪通常是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治安管理层面,造谣行为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对16岁的造谣者,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三、起诉造谣判13年怎么判

   起诉造谣构成犯罪且被判处13年,通常涉及的罪名可能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与其他犯罪竞合,或者涉及更严重的诽谤罪相关情形。以下简述可能的裁判逻辑:

   在我国刑法中,单纯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如果被判处13年,可能是在造谣过程中,还触犯了其他更严重的罪名,司法机关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量刑。

   比如在造谣诽谤他人过程中,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达到诽谤罪“情节严重”的程度。同时,若在网络上大量造谣,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还可能触犯寻衅滋事罪等。法院会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分别定罪量刑,再依据数罪并罚的规则,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最终判处13年,是综合各种因素后得出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

   以上是关于造谣重罚重判怎么处理的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