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的证据有效吗

2025-09-11 08:22:19 法律知识 0
  刑事案的证据有效吗?刑事案证据是否有效需依法定条件判断,有效的刑事证据要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客观性指是客观事实,关联性要求与案件有联系,合法性强调收集要符合程序,满足三者才可作定案依据。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刑事案的证据有效吗

   刑事案证据是否有效,需依据法定条件判断。有效的刑事证据要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客观性指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主观猜测、想象之物。比如物证,像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的物品等,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证人证言也应是其真实感知的情况,不能是编造的。

   关联性要求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作用。例如在盗窃案中,现场发现的嫌疑人指纹,能直接关联到嫌疑人曾出现在案发现场,这就具备关联性;而与案件无关的事实则不能作为证据。

   合法性强调证据的收集和取得要符合法定程序。侦查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收集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证据,才是有效的刑事证据,可在刑事诉讼中作为定案依据。

   二、假造刑事证据犯法吗

   假造刑事证据是犯法行为。依据我国法律,这严重干扰司法秩序,损害司法公正,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六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构成妨害作证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因此,假造刑事证据不仅违法,还会面临刑事处罚。在司法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刑事证据存在瑕疵吗

   刑事证据可能存在瑕疵。刑事证据瑕疵指证据在收集程序、方式等方面存在轻微违法情形,但不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

   常见的证据瑕疵情形包括:询问笔录、讯问笔录等记录存在遗漏或错误,如遗漏有关人员签名、盖章,笔录填写的讯问时间、地点有误等;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存在轻微违法,如收集的物证、书证未附有清单或清单记载不详等。

   存在瑕疵的刑事证据并非当然无效。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有瑕疵的证据,可以通过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来解决。若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该证据仍可作为定案依据;若无法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认定和处理证据瑕疵需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以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人员要准确区分证据瑕疵与非法证据,防止错误排除有证明价值的证据或让不合法证据进入诉讼程序。

   以上是关于刑事案的证据有效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