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

2025-09-19 02:22:33 法律知识 0
  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合同无效有12种常见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多方利益、以合法掩非法、损害公共利益、违反强制规定等,还涉及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等相关合同及特定建设、借贷合同情形。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

   以下是合同无效的12种常见情形:

   1.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比如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给国家特定项目,且通过欺诈手段签订采购合同。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例如双方合谋低价转让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如表面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实际是为了隐匿非法所得。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像在饮用水源地建设污染工厂的合同。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建设工程未取得规划许可签订的施工合同。

   6.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不满8周岁未成年人独立订立的大额买卖合同无效。

   7.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且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8.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

   9.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

   10. 恶意串通,损害特定第三人利益。如合伙人恶意串通签订合同损害其他合伙人利益。

   11. 违法分包、转包建设工程合同。

   12. 企业间借贷合同(除符合法定条件外),因违反金融法规而无效。

   二、合同无效但已实际履行怎么处理

   当合同无效但已实际履行时,通常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能原物返还的,应当原物返还;不能原物返还或者没有必要原物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例如一方交付的特定设备,可直接返还;若设备已损耗无法恢复原状,则按其现有价值折价补偿。

   (二)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一方因信赖合同有效而投入了人力、物力,因合同无效遭受损失,过错方需对此赔偿。

   (三)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若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总之,合同无效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上述原则妥善处理已实际履行的部分,以维护公平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合同无效但已履行完毕如何处理

   当合同无效但已履行完毕时,通常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返还财产。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如果原物存在,应返还原物;若原物已不存在或无法返还,比如已消耗、毁损等,则应折价补偿。

   (二)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的损失主要包括因履行合同所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可得利益的损失等。

   (三)追缴财产。如果合同无效是由于一方或双方故意违法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还可能涉及追缴财产,即将当事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总之,合同无效但履行完毕的处理,旨在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使各方的财产权益得到合理的调整和保护,同时对有过错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制裁。

   以上是关于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