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哪些合同无效合法

2025-09-19 22:20:50 法律知识 0
  哪些合同无效合法?合同无效指自始无法律约束力。法定无效情形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虚假意思表示签的、违反法规强制规定(除外情况除外)、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无效后财产返还或折价补偿,过错方担责。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哪些合同无效合法

   合同无效并非合法的概念,合同无效意味着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的合同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其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这类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愿,应认定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公序良俗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违背它的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这种行为损害了第三方利益,合同自然无效。

   当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无效合同怎么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无效合同指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

   《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无法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例如为逃避债务虚假签订的买卖合同。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比如未取得相关许可证从事特定经营活动所签合同。第四,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像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的合同。第五,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如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合同无效怎么确定

   合同无效的确定需依据法律规定及相关情形判断。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例如企业被胁迫签订不利供货合同且损害国家利益,该合同会被认定无效。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也无效。像两家企业恶意勾结,签订合同低价转让国有资产,这种合同自始无效。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通过虚假贸易合同掩盖洗钱目的,合同应被判定无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同样无效,如建设危害公共安全的项目所签订的合同。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中明确要求人们必须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规定,合同内容与之抵触则无效。

   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无效需结合具体案情,依据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以上是关于哪些合同无效合法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