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法典合同中哪些免责条款无效
一、民法典合同中哪些免责条款无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中的以下免责条款无效:
第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免责条款无效。人身权利是自然人最基本的权利,受到法律严格保护。若合同中约定一方对造成对方人身损害不承担责任,此条款因违反法律保护人身权利的基本精神而无效。例如,一些高危作业合同里,企业以合同约定免除自身对员工因工作造成人身伤害的责任,该免责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故意或存在重大过失致使对方财产受损,应承担相应责任。若通过免责条款免除这种责任,有悖公平原则。比如,保管合同中,保管人故意损坏寄存人的财物,却以合同免责条款为由拒绝赔偿,该条款无效。
这两类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旨在维护合同的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一方利用优势地位通过免责条款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公司签的合同无效纠纷怎么解决
公司签订的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可按以下方式解决纠纷:
- 确认合同无效:判断合同无效需依据法律规定,像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合同会被认定无效。
- 返还财产: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 协商解决:公司可自行就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损失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 第三方调解:若协商不成,可寻求有关部门、机构或专业调解人员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 仲裁或诉讼:若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仲裁条款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仲裁机构或法院对合同效力、财产返还、损失赔偿等作出裁决或判决。
三、胁迫行为是否一定导致合同无效
胁迫行为不一定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因胁迫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而非当然无效的合同。
在这种情形下,合同在被撤销之前是有效的。受胁迫方有选择权,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让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不过,如果胁迫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那么该合同无效。因为法律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所以,对于胁迫行为是否导致合同无效,要区分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以及受胁迫方是否行使撤销权等情况来判断。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合同中哪些免责条款无效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