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欺诈合同是否是无效合同
一、欺诈合同是否是无效合同
欺诈合同并不当然无效。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被撤销前,欺诈合同是有效的。一旦受欺诈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后,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该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产生与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双方需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不过,若欺诈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则该合同自始无效,无需受欺诈方行使撤销权。
二、合同期届满后当日无效吗
合同期届满后是否当日无效,需依据合同约定和具体法律规定判断。
若合同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届满后立即失效,那么合同期届满当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失去法律效力。比如,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截止后合同即刻终止,这种情况下期限一到,合同便不再约束双方。
然而,有些合同即便约定期限届满,仍可能存在后续的附随义务。像技术服务合同期满后,服务方可能需履行保密、协助等附随义务,在这些附随义务履行完毕前,不能简单认为合同完全无效。
另外,若在合同期满后,双方以实际行动继续履行合同主要义务,另一方也接受,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形成了新的事实合同关系,原合同条款在新关系中继续有效。
所以,合同期届满后不一定当日无效,要结合合同约定、附随义务履行情况以及双方后续行为来综合判定。
三、法院只判合同无效可以吗
法院只判合同无效是可以的。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案件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判。
如果当事人仅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未提出其他诸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诉求,法院会围绕合同效力这一核心争议进行审理。经审理认定合同确实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法院可以仅就合同效力作出无效的判决。
不过,合同被判定无效后,通常会涉及后续财产返还、折价补偿以及赔偿损失等问题。即便当事人未在本次诉讼中提出这些诉求,后续也可另行起诉解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一次性解决纠纷,减少当事人诉累,法院也可能会向当事人释明,告知其可以一并主张与合同无效相关的其他权益。
以上是关于欺诈合同是否是无效合同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