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

2025-09-23 22:21:01 法律知识 0
  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履行合同中骗对方财物达二万元以上应立案追诉。犯罪手段多样,合同含书面、口头等形式,按实际骗财数额,达标受害人可报案,司法机关会依法处理。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根据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具体来说,若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等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与其签订、履行合同,进而骗取财物达到二万元及以上,公安机关就会予以立案处理。

   这里的合同既包括书面合同,也包括口头合同等形式。并且,立案标准中的数额是指行为人实际骗取的财物数额,而非合同标的额。当达到这一标准时,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合同诈骗入罪数额标准

   合同诈骗入罪数额标准在相关司法解释中有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在司法实践里,该标准是判断合同诈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若诈骗数额达到二万元,司法机关会对该行为作为刑事案件进行处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未达到此数额标准,一般按民事纠纷处理,受损害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返还财物等。

   需注意,不同地区可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对合同诈骗入罪数额标准进行适当调整。所以,具体数额标准还需结合当地实际规定来确定。

   三、怎么才能定性合同诈骗

   定性合同诈骗需从主客观方面判断,主要依据以下要点:

   第一,主体方面,合同诈骗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实施诈骗需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单位实施则需以单位名义进行诈骗活动。

   第二,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从而非法占有对方财物。

   第三,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第四,侵犯客体,合同诈骗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定性为合同诈骗。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