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取消了吗
一、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取消了吗
在中国现行刑法中,非法向关系人提供贷款仍是一种法定的犯罪行为,尚未被正式撤销。对于那些借助职务之便,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向特定关系人放贷并且涉案金额庞大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经济损害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将被判定犯有“违法发放贷款罪”。此举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金融行业内部人员滥用职权,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性,以及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禁止向任何关系人提供贷款,除非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而且贷款的条件也不能比其他借款人所获得的同类贷款更为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
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最高判几年
违法发放贷款罪所面临的刑责因案件情节轻重而略有差异,犯罪者最高可能遭受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这项罪行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其职务范围内滥用权力,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擅自违规发放贷款,从而给国家和公众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恶劣情况。从刑罚的严厉程度上可以看出,法律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以及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具体量刑时,需要全面权衡涉案金额、造成的实际损害、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及他们的认罪悔过表现等多方面因素。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怎么认定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一是主体方面,犯罪主体通常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承担着审慎发放贷款的职责,若违反规定发放贷款则可能涉罪。
二是行为特征。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比如未对借款人的身份、还款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或者违反规定的贷款程序、利率政策等。实践中,可能存在明知借款人不具备还款能力仍发放贷款的情形。
三是数额及损失后果。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是该罪认定的重要标准。“数额巨大”一般有明确的司法认定标准,“重大损失”通常指贷款无法收回,给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四是主观方面,一般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但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与借款人恶意串通,则可能构成共同犯罪,主观方面变为故意。总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准确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
以上是关于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取消了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