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作期间受伤是否属于工伤
一、工作期间受伤是否属于工伤
工作期间受伤一般情况下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但需符合法定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相关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比如在正常工作操作中因机器故障受伤等。此外,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也视为工伤,像上班前准备工具受伤、下班后清理工作场地受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同样属于工伤范畴,例如保安在履行职责时遭受暴力袭击。
然而,存在一些排除情形。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即便在工作期间受伤,也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要确定工作期间受伤是否为工伤,需结合具体情况,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按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法定程序认定后才能最终确定。
二、工伤理赔标准
工伤理赔标准主要依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本人工资以及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具体如下:
1.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伤残津贴:对于被评定为一至六级伤残的职工,根据伤残等级不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一定比例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倍数支付,例如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的,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三、工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工伤残鉴定标准是用以确定职工工伤后伤残程度的准则。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其中,一级伤残意味着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完全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十级伤残则是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具体通过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主行动五项指标进行评估。
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待遇标准,如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而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在工伤医疗期满或停工留薪期满后,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以确定最终的伤残等级。
以上是关于工作期间受伤是否属于工伤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