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资集体合同审查的流程
一、工资集体合同审查的流程
工资集体合同审查通常有以下流程:
一是提交申请。企业方与职工方经协商一致,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后,由企业将工资集体合同文本及相关材料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关材料一般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双方首席代表及协商代表身份证明等。
二是受理登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报送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登记;不符合要求的,会告知补正材料。
三是审查内容。重点审查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协商程序是否合法;工资集体合同的条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例如,工资增长幅度是否合理,工资支付方式是否明确等。
四是反馈意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完毕后,会向企业反馈审查意见。如合同内容存在问题,会要求企业与职工方重新协商修改;如无问题,则出具《工资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
五是生效公示。工资集体合同经审查通过后,双方应及时向职工公布合同内容,合同正式生效。
二、工资集体合同备案手续到哪里办理
工资集体合同备案手续通常按以下情况办理:
劳动行政部门是负责工资集体合同备案的主要机关。具体而言:
(一)企业层级,一般是向企业所在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或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办理备案。比如在县、区范围内的企业,向所在县、区的劳动行政部门相关机构提交备案材料。
(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由负责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向统筹地区的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或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办理备案。例如,某行业协会代表行业内企业与工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后签订的合同,向该行业所在统筹地区劳动行政部门相关机构备案。
办理时,通常需要提交工资集体合同文本、协商双方代表名单、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等相关材料。劳动行政部门收到备案申请后,会依法对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审查,如无异议,将予以备案登记。
三、工资基数是怎么算的
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因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常见情形:
一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若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资数额,该约定的工资数额通常作为工资基数。例如,合同约定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此5000元即为工资基数。
二是实际发放工资确定。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时,劳动者实际正常出勤情况下获得的工资收入可作为工资基数。比如,某员工在正常出勤的月份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是4800元,那4800元可作为工资基数。
三是集体合同或规章制度规定。若用人单位有集体合同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其中对工资计算基数有规定的,按照该规定执行。
此外,在计算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基数时,一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工资基数应剔除加班工资、特殊津贴等额外收入,以确保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关于工资集体合同审查的流程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