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未签订劳动协议赔偿标准
一、未签订劳动协议赔偿标准
未签订劳动协议的赔偿标准,需分情况来看:
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支付期限最长不超过11个月,因为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是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另外,若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劳动者还可主张相应赔偿,比如因未缴纳社保造成的损失等。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应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便在劳动争议发生时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实习生签的劳动合约有效吗
实习生签订的劳动合约是否有效,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是实习生身份为在校学生。如果是以学习为目的,在学校安排下到单位实习,此时双方并非劳动关系,签订的所谓“劳动合约”通常应认定为无效。因为在校学生不具备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主体资格,这种实习一般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双方形成的是实习关系,相关协议应是实习协议,主要约定实习期间的权利义务,如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报酬等。
二是实习生已完成学业。若已毕业且符合法定就业年龄等劳动者条件,此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约,只要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成立和生效要件,就是有效的。比如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该合约受劳动法及相关法律保护。
三、什么情况可以不签劳动协议
在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下,劳动者可不签劳动协议:
首先,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这种劳动协议存在严重的意思表示瑕疵,劳动者有权拒绝签订。例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重要工作内容或劳动条件,误导劳动者签订协议。
其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协议条款无效,若整体协议以此类条款为基础,劳动者可拒签。比如协议中规定用人单位可不承担缴纳社保责任等不合理条款。
再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协议。像规定工作时间严重超出法律允许范围,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协议,劳动者不应签订。
另外,如果劳动协议内容模糊不清,对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关键事项约定不明,可能导致劳动者权益无法保障,劳动者也可选择不签,待明确相关内容后再做决定。
以上是关于未签订劳动协议赔偿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