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之后是发全额工资吗
一、工伤之后是发全额工资吗
职工因工伤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可理解为发全额工资。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停工留薪期的确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其二,“原工资福利待遇”的界定。通常包含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实践中,一般按照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
其三,特殊情况。若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但此时可能不再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
总之,在法定的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应获得全额工资及相应福利待遇,这是对工伤职工权益的保障,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若双方就工资发放存在争议,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工伤期间工资是全额照发吗
工伤期间工资并非一概全额照发,需分情况来看。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通常理解为职工在受伤前正常出勤状态下应得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
然而,若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比如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五级、六级伤残职工,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总之,工伤期间工资待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规定,职工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张相应权益。
三、工伤应该找哪个部门维权
职工发生工伤后,可按以下不同阶段向相应部门维权:
一是工伤认定阶段。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一般是向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伤认定科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由该部门审核并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二是劳动能力鉴定阶段。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该委员会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国家标准对职工伤残情况进行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三是工伤待遇落实阶段。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工伤待遇,职工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这些合法途径,职工的工伤权益能得到有效维护。
以上是关于工伤之后是发全额工资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