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是什么
一、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
二是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骗取他人财物的结果,仍积极追求该结果的发生。
三是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四是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比如虚构货源与他人签订买卖合同,收取货款后却无法供货。一般来说,骗取财物数额较大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重要标准,具体数额标准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确定。
二、合同诈骗罪的受害人怎么判
合同诈骗罪中,受害人不会被判刑。受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合同诈骗行为侵害的一方。
在合同诈骗犯罪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受害人作为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主要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返还诈骗所得、赔偿因其诈骗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等。其本身不存在犯罪行为,无需承担刑事处罚。
三、合同诈骗罪的受害人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的受害人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自然人。在各类经济交往中,普通公民基于对合同对方的信任,与诈骗者签订合同并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如支付货款、提供服务等,结果却遭受财产损失,这些公民即为受害人。例如,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被商家以虚假合同欺诈,支付款项后未收到商品。
二是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与诈骗者签订合同而遭受损失。比如,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原材料采购合同并支付预付款,而供应商却未按合同提供货物,导致企业生产停滞,遭受经济损失。
三是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组织等。它们在市场交易中,同样可能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如与诈骗者签订合作协议后,财产权益受损。
总之,只要是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因诈骗者的欺诈行为而遭受财产损失或其他合法权益侵害的主体,都可能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受害人。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