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应当怎样处理

2025-11-04 11:40:34 法律知识 0
  合同无效应当怎样处理?合同无效后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返还财产,若无法返还则赔偿经济损失;二是赔偿损失,有过错方赔偿,双方有过错则各自担责;三是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依当事人是否故意而定。接下来民生与法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合同无效应当怎样处理

   合同无效后,应按以下方式处理:

   首先,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如果标的物已消耗、损坏或灭失,或者已被善意的第三人合法取得而不能返还时,则可用赔偿经济损失的办法进行抵偿。

   其次,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那么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是指承担因自己的过错责任而造成的损失,即指双方当事人按照责任主次、轻重,分别承担经济损失中与自己责任相应的份额,而不是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也不是平均分担损失。

   最后,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对于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是故意的,应将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如果只有一方是出于故意的,故意的一方应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回对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经从对方取得的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有。

   二、约定合同作废是否无效

   约定合同作废是否无效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若合同双方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约定合同作废是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该约定有效。比如甲乙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因客观情况变化,经协商一致决定合同作废,此约定受法律保护,合同权利义务终止。

   然而,若存在以下情况,约定可能无效。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作出合同作废约定。如甲通过威胁乙,让乙同意合同作废,这种约定可撤销,被撤销后自始无效。二是约定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例如涉及违法交易的合同,即便双方约定作废,该约定也可能因交易本身违法而无效。三是约定违背公序良俗。像以违背道德伦理的方式约定合同作废,也会被认定无效。

   判断约定合同作废是否无效,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分析。

   三、危困合同能申请无效吗

   危困合同一般不能直接申请无效,但可申请撤销。

   依据《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在他人急需资金治病时,以极不合理的低价收购其贵重物品,这种合同就可能因显失公平被撤销。

   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若要撤销合同,需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所以,危困合同通常是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处理,而非申请无效。

   以上是关于合同无效应当怎样处理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