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都会移交法院吗
一、取保候审都会移交法院吗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都会移交法院。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目的是在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恢复人身自由。是否会将案件移交法院,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
在侦查阶段,若公安机关经过侦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后续检察院若决定起诉,案件就会移交法院审判。
然而,存在一些情况不会移交法院。例如,在侦查过程中,若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公安机关会撤销案件,这种情况下就不会移交法院。另外,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若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也不会进入法院审判程序。
所以,取保候审的案件不一定都会移交法院,需结合案件侦查和审查起诉的结果来判断。
二、取保候审手续没了怎么办
若取保候审手续丢失,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第一,联系执行机关。及时与负责执行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向其说明取保候审手续丢失的情况。执行机关有相关的备案记录,能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提交补办申请。向执行机关提交书面的补办申请,详细说明手续丢失的原因、经过等情况。申请中应包含本人基本信息、案件情况、原取保候审的相关内容等。
第三,配合调查核实。执行机关可能会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要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领取新手续。经执行机关审核无误后,会为当事人补办取保候审手续。当事人按要求领取新的手续,并妥善保管。
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
三、治安取保候审多少天解除
治安案件中并不存在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治安案件里,与之类似的是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担保措施。
而刑事诉讼里的取保候审,解除时间有不同情况。一般来说,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当出现以下情形时,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一是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
解除取保候审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并及时通知负责执行的派出所、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和有关单位。执行机关应当及时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退还保证金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其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若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变更强制措施。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都会移交法院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