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降绩效违反劳动法吗
一、降薪降绩效违反劳动法吗
降薪降绩效是否违反劳动法,需分情况判断。
若用人单位未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擅自降薪降绩效,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双方应全面履行约定的义务。薪资和绩效标准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单方面变更,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原合同履行,若因此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
但在某些法定情形下,降薪降绩效可能合法。比如用人单位遇到不可抗力、经营困难等客观情况,与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协商一致后,可适当降低工资。另外,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可根据规章制度适当降低其薪资和绩效,但需有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且调薪程序合法合规。
总之,判断降薪降绩效是否违法,关键看是否经过劳动者同意以及是否符合法定情形。劳动者权益受侵害时,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
二、企业换新老板降薪合法吗
企业换新老板后降薪是否合法,需分情况判断。
若企业单方面降薪,通常不合法。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劳动报酬,企业变更合同内容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新老板不能擅自降低员工工资,否则构成违约,员工有权要求企业按照原合同支付工资,也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比如企业因经营困难、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需要降薪以维持运营,且与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经与员工协商一致并签订变更协议,降薪行为则合法。另外,若员工自身不能胜任工作,企业依据合法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其降薪调岗,也是合法的。
员工遇到企业换新老板降薪问题,应先与企业沟通,了解降薪原因。若协商不成,可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三、无缘无故降职降薪违法吗
无缘无故降职降薪违法。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一旦依法订立,便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需履行约定的义务。薪资和职位通常在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用人单位若无正当理由,擅自降低劳动者的职位和薪资,属于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
这种变更未经劳动者同意,违反了协商一致的原则。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用人单位无缘无故降职降薪,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导致劳动者收入减少、职业发展受限。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恢复原职位和薪资。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仲裁或法院认定用人单位降职降薪行为违法,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补发工资、恢复职位等。
以上是关于降薪降绩效违反劳动法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