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息县法院三笔账促成合同双方和解
据了解,李某从事涂料销售,袁某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包工头。2022年以来,袁某经常通过微信与李某联系,让李某配送涂料、腻子粉等材料到指定的工地。因双方未订立书面买卖合同,也未明确约定货物数量、单价、付款时间、结算方式等,袁某仅在李某两次催要货款后向其转账2.5万元。根据李某自己的手写账本显示,袁某还欠其6万元货款未付,但剩余款项经李某多次催要,袁某均以工程款未到账为由迟迟未付。
法官受理该案后,考虑到双方无书面合同,对购买的涂料、腻子粉等材料的数量、单价也未明确约定,且距买卖合同履行已过去三年之久,承办法官决定首先要给双方算清“经济账”。
开庭前,通过对李某的记账本、销售单、手机等反复质证,甚至把李某、袁某二人三年前的微信聊天记录逐句与记账本核对,对聊天记录货物照片也逐帧计数,历时两个小时把双方20余次交易的欠款总金额理清。其次,法官又从诉讼成本的角度为双方算起了“精力账”,开庭审理费时费力,文书制作亦需要时间成本,从“高效解纷”的目的出发,达成调解才能减轻双方诉累。最后,法官又从互利共赢的角度给双方算了一笔“友情账”,李某、袁某二人合作多年,大可不必因一场官司伤了和气,最终二人达成了分期付款的一致意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息县法院于今年7月设立买卖合同纠纷专业审判团队,对县域内所有买卖合同纠纷实行专业化审判。该案的成功调解,既是息县法院持续探索纠纷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力打造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