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寿阳不起诉加N模式融入社会治理

2025-08-28 16:06:27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邵春雷 □刘敏)近期,山西省寿阳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银行工作人员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案件时,创新实践“不起诉+N”工作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该案中,涉案银行工作人员虽存在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但综合考虑其犯罪动机、主观恶性、危害后果及认罪悔罪态度、积极赔偿损失等因素,寿阳县检察院经审慎研究,依法对涉案人员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然而,“不起诉”绝非案件的简单终结,而是检察机关延伸履职、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起点。检察干警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做好“加法”文章。

  通过“精准送达”达到“警示震慑”目的,违法发放贷款罪作为信贷业务领域的高频犯罪,是信贷业务人员面临的主要刑事风险之一。寿阳县检察院将《不起诉决定书》直接送达被不起诉人所在银行,并非简单的程序性告知,而是一次深刻的现场法治教育。通过阐释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与刑事政策考量,既体现了司法的温度,也严肃指出了违法行为的边界与后果,对银行全体人员起到了强烈的警示作用。

  通过“深挖病灶+多方座谈”筑牢风险的“防火墙”。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并未就案办案,而是深入剖析案件背后暴露出的银行在信贷审批流程、内控机制、法治教育、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与风险点,针对性地制作问题清单并在座谈会中向银行管理人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整改意见,助力其扎紧制度的“篱笆”,筑牢风险的“防火墙”。同时,检察官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寿阳监管支局副局长、银行负责人就深化检银协作、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构建新型风险防控机制等主题进行探讨、达成共识。此次座谈是一次司法与金融的深度对话,也是寿阳县检察院强化金融犯罪打击与风险源头治理的一次生动创新实践。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细节。”结合案件,检察官为银行管理层及相关业务部门员工量身定制了一场金融领域刑事法律风险“以案释法”专题普法,重点解读与银行业务紧密相关的违法发放贷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洗钱罪等罪名,深入剖析此类犯罪的成因、表现形式和潜在风险,深刻揭示违规操作背后潜藏的严重刑事法律责任,有效提升了银行员工的法治意识、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