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下化民矛调室化解矛盾守护温情

2025-09-10 16:07:19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张霞 通讯员郭月 邱文茹)“路宽了,再也不用发愁怎么倒车让路了!”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村民王大爷看着家门口新拓宽的主干道,难掩喜悦。这条曾因一户村民菜园违规占路而时停滞的民生工程,在“方下化民”矛调室的介入下,如今已成为惠及全街的“民心路”。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莱芜区方下街道党工委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于2022年10月建成1000平方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方下化民”矛调室作为方下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真心为民”为宗旨,致力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实践探索,构建出了“人才集聚-五步调解-长效机制”为一体的完整工作机制,高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取得显著成效。

  聚贤聚智,筑牢基层调解“同心网”

  基层矛盾千头万绪,与民生息息相关,能否妥善解决,关键在人。方下街道坚持“专业引领、多方联动”,重点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一支“懂法律、通民情、有温度”的调解队伍。成立由亓化民、高俊瑞、吴强等3名资深调解员领衔的“方下化民”矛调室,将服务延伸至5个党建工作区、53个行政村;联合工会、妇联、民政等8个部门建立“轮值调解”制度,创新开展“邻里议站”“书记接待日”等自治活动,培育调解“人熟、地熟、事熟”的基层志愿者57名,形成了党政主导、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基层治理生态;聘请首席法律专家崔鑫团队驻点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援助等专业支持和心理疏导。

  在街道此次新建道路项目中,涉事村民因不舍多年打理的菜园,对施工抵触强烈,村两委多次调解未果。经了解基本事件后,“方下化民”矛调室迅速启动联动机制,联合村委会、城管岗工作人员组成专班,既讲清“违规占路”的法律规定和后续拓路的好处,又倾听村民实际诉求,为后续化解奠定基础。

  茶香为媒,畅通邻里和解“暖心路”

  “来,先喝杯茶,咱慢慢说!”在方下街道“化民”矛调室,这句常听到的“家常话”,藏着化解矛盾的“秘诀”。为拉进与群众的距离,真正打开群众“心门”,倾听群众声音,“化民”矛调室创新推出“茶文化五步调解法”,让茶文化中的“和、敬、容”融入调解每一步,成为沟通的暖心桥梁。

  第一步是“热心茶”,温情破冰。调解人员先以一杯清茶缓解村民抵触情绪,使其愿意打开心扉,使其愿意倾心交流;第二步是“耐心茶”,倾听深处,探寻真相。调解人员耐心倾听村民诉求,了解到村民不舍菜园是因为在家门口,种植方便、省力;第三步是“交心茶”,共情共融,调解人员兼顾政策底线与群众需求,向村民讲明“路通惠及全村”的公共利益所在;第四步,“公心茶”以理服人,调解法律小组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普及“违规占用”相关法规;第五步是“定心茶”共促和谐,调解人员联合职能部门提出“屋后规划同等面积菜园并协助移栽”的解决方案,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

  制度先行,筑牢矛盾化解“稳定器”

  矛盾调解不能只停留在“解决一件事”,更要着眼于“规范一类事”。为确保调解工作常态长效,“方下化民”矛调室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师徒结对+案例实训”培养机制,提供队伍专业性;完善“事心双解”信访工作机制,确保矛盾真正化解、不重复反弹;建立精准风险研判机制,每周召开联席会议,对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实行“一案一策”精准化解。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各项举措环环相扣,既夯实了调解工作的基础,又构建起常态长效的运行体系,让矛盾调解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对,而是成为主动防范、系统治理的有力抓手。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