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安州区桑枣镇综治中心创新法治解纷模式
前移一站受理平台,民忧民情“枣”知道
在镇综治中心设立综合接待室,整合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矛盾调解3类基础服务,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分类登记—联动处置—跟踪回访”工作流程,并邀请镇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周二、周四在综治中心坐班,提供法律咨询、协议审核等服务。此外,针对特殊群体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欠薪、妇女儿童维权等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群众只需迈进综治中心大门,即可实现诉求“就近能办、一站受理”,从法律咨询到矛盾纠纷化解的全流程服务无缝衔接,真正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
规范法治调解路径,矛盾纠纷“枣”化解
建立“三级联调”工作法,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网格初调,筑牢源头防线:网格员化身矛盾排查“尖兵”,每日开展日常巡查,第一时间介入并化解简单矛盾,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升级。村级联调,凝聚攻坚合力:村“两委”牵头,联合乡贤、老党员等多方力量组成调解专班,针对复杂问题开展集中调解,大幅提升纠纷化解效率。镇级专调,坚持依法处置:依托专职调解员、司法所、派出所等专业力量成立攻坚小组,对积案难案进行专项攻坚,确保每一起纠纷都得到依法依规解决。
凝聚多方共治合力,社会治安“枣”治理
建立“五方联动”矛盾调处机制,统筹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交警中队、村委会专业力量,通过“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模式,对复杂矛盾纠纷实行“一事一策”精准联处。针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组建由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行业专家构成的攻坚专班,运用“背靠背调解”“情理法融合”等柔性手段开展调解。同步建立“风险隐患库”“典型案例库”动态管理台账,运用信息化平台实时更新矛盾纠纷数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进行红橙黄三色预警。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案例复盘、风险研判、经验共享,形成“排查-研判-化解-反馈”闭环治理链条。此外,将全镇 26 个网格与各驻村领导和驻村办公室责任区重叠划分,组织政府工作人员联合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帮”行动,织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