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法学会创新一站一室服务模式助力法治建设

2025-07-22 16:07:51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张勇 徐隆林 □钟晓莹)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省法学会关于强化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推进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等要求,立足“一站一室”平台建设等基层实践探索,专业化、实战化推动法学专家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破解基层法治力量薄弱的问题,服务平安宜春、法治宜春建设。

  积极探索“一站一室”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吸取基层试点经验,健全制度体系。2023年10月,宜春市法学会出台了《关于推动法学会“一站一室”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一站一室”的工作目标、人员组成、工作重心等,樟树、丰城、奉新、靖安、宜丰作为首批试点县市。2024年7月,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宜春法学会“一站一室”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指南》的通知。目前十个县市区“一站一室”已全覆盖,共建立95个基层服务站点。

  依托综治中心建设,搭好服务平台。宜春各县市法学会主动融入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按照“有会员、有场所、有制度、有宣传、有成效”的“五有模式”进行规范化建设。各地法学会还在产业园区、特色行业打造专门服务站点。其中,丰城市法学会在公共法律服务一条街设立住建、医疗等行业服务联系站点,在高新园区设立法学会工作室,目前共调解处理各类劳资纠纷150余件,涉及劳动者1136人次,为劳动者追讨薪资达2735万元。高安市法学会在汽运产业纠纷调解中心、建陶基地综合调解中心设立窗口,并以常驻、轮驻、随驻等形式开展工作,法学专家们深入企业走访7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10余个。

  整合基层人员力量,建强服务队伍。通过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区域联动等方式,从基层干部、“三官一律”、法律咨询专家、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中,分类组建好“青年普法志愿队、亲情调解队、义务(志愿)宣讲队”三支队伍,围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法学法律工作内容广泛开展服务。

  开展形式多样活动,打通服务渠道。宜春市法学会依托“一站一室”打通法治服务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接渠道,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全市95个“一站一室”平台开展各类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6730件次,提供法律援助3263件次;2024年共举办“双百活动”842场,普法受众人数达6.8万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线上线下1288场,普法受众人数达14.7万人。

  扎实推进法学专家咨询工作

  宜春市法学会以强化人才建设调动“法学专家”嵌入基层。一是高标准选拔法治人才。在市、县两级建立法律咨询专家库950名,涵盖立法、司法、执法、党外、律师、高校等,“优中选优”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好、法治素养高、奉献精神强的团队,真正发挥好法学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二是动态化培育人才队伍。为进一步繁荣法治队伍建设,从经费保障、人文关怀、精神奖励等方面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宜丰县、樟树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保障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组的工作经费,激发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组的活力;铜鼓县法学会率先在全市开展会员之家酒店、景区、超市集中签约授牌仪式和会员证颁发仪式。

  宜春市法学会以改进协助方式推动“法学专家”走深走实。一方面,强化市级层面制度引领。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推动全市法治建设,印发有关全面推行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的实施方案,以规范性文件指引各地有序推动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制度落地。另一方面,推动县级层面能动作为。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探索法学会系统在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均在县级综治中心挂牌或者派驻法律咨询专家,强化同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的衔接合作,做好了咨询、解惑、引导一条龙服务。

  宜春市法学会以坚持为民服务驱动“法学专家”化解难题。一是聚焦实效战果。立足人民立场,围绕“四个重大”内容开展各项工作,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与人才库,贡献法治智慧。截至目前,全市依托法律咨询专家队伍先后完成委托项目130个,赢得相关部门、企业好评。二是探索法律服务新模式。实体化推进基层服务站点与法学专家咨询工作有机结合。铜鼓县法学会创新“三诊”疗法,采用日常“坐诊”、专家“巡诊”、集体“会诊”工作法,组成“巡回调解团”上门开展调解服务。丰城市法学会打造“法学会+‘母舅坐上’”调解品牌。推荐法学会会员担任“母舅”调解员,“坐”矛调中心参与纠纷化解、“坐”派出所参与非警务警情纠纷化解、“坐”田间地头化解邻里纠纷。

  下一步,宜春市法学会将持续抓好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