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青县检察院探索人大与检察协同履职新模式
谋篇布局,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
建机制,筑牢协作根基。高青县检察院积极与县人大协调出台《高青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贯通协调工作的意见》,构建信息互通、工作协同、衔接转化、线索移送等4项工作机制,明确双方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等领域的协作流程与职责分工。
搭平台,打通沟通壁垒。高青县检察院创设实体阵地,创新设立全市首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全国人大代表“董丹华检察工作室”,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实现人大代表与检察机关“零距离”交流、“面对面”互动。搭建数字桥梁,依托“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检察工作动态,宣传代表履职风采,推动代表意见“云反馈”。
畅渠道,精准对接联络。高青县检察院坚持以“精准对接、高效服务”为导向,院领导班子带头深入挂包企业、农业农村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行业企业12次,面对面收集人大代表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建议15条。同时,建立代表委员数据库和个性化档案,明确代表委员关心的专业领域和关注的问题,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担任人民监督员、听证员,有针对性地邀请代表参加检察听证、案件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联络工作的实效性。
监督落地,书写民生守护“新答卷”
聚焦公益诉讼,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高青县检察院针对代表反映的县中心路小学南侧危桥隐患,检察官联合代表实地勘查,督促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完成危桥重建,消除周边群众及学生出行安全隐患。回应“飞线充电”治理建议,向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牵头协调建成充电车棚157个、充电端口4500余个,从源头解决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难题。根据代表提出的直饮机卫生安全建议,向卫健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排查整改。
聚焦司法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立体帮扶”。高青县检察院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的实施意见》,将人大代表纳入司法救助工作网,代表发现线索后通过“齐救助”暖心联盟平台实时反馈,检察机关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快速办理。
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从“单向履职”到“全域守护”。高青县检察院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走访调研教育界人大代表,召开未成年人保护专题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等活动9场,广泛收集关于“加强法治教育”“校园周边安全监管”等建议11条。以多位代表提出的“创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形式”建议为突破口,创新打造“蓝色微光”未检工作品牌,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设“叮铃检察课堂”“模拟法庭”普法授课等,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该基地被评为“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双向赋能,激活融合履职“乘数效应”
接受人大监督,淬炼履职“硬实力”。高青县检察院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检察工作,先后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检察长会议精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重点工作作专题报告,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推动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未成年人保护等机制6项。积极配合县人大开展公益诉讼、“检护安澜”等专题调研活动,听取人大主任、副主任及代表意见建议。组织开展员额检察官履职评议活动,针对提出的意见落实整改,持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形成“监督—落实—提升”的良性互动。
精准服务企业,护航发展“加速度”。高青县检察院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积极响应企业家代表“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呼声,出台《高青县人民检察院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成立“检润安澜·青年之家”,组建检察服务队,为18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等26件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以及企业家代表参加检企座谈会,“点对点”“面对面”收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设立“特色农产品保护乡村振兴检察官联络驿站”,开展“高青黑牛”“高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办理知识产权案件2件13人,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为高青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创新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强合力”。高青县检察院推动人大代表从“监督旁观者”变为“治理参与者”,构建“共商、共促、共解”的治理模式。在办理曹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中,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董丹华现场参与增殖放流、公开听证等活动,监督投放鱼苗3万余尾,该案获评山东省检察机关公开听证典型案例。针对长期非法占用基本农田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制发检察建议,推动3处违法占地恢复耕地百亩,同步邀请人大代表等现场验收复垦效果、参加评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依托“事心双解和为贵”刑事检察办案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加入基层调解团,参与“马扎上的听证会”等活动17次,成功促成18起邻里纠纷、刑事案件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