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塘溪镇创新三化调解机制助力乡村治理
近年来,针对乡镇远离城市中心、矛盾纠纷繁杂的特点,塘溪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专业化、精准化、协同化的“三化”调解机制,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三化”调解,打造特色品牌
塘溪镇立足乡村乡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调解模式。在专业化方面,组建了一支由律师、行业骨干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为每一起纠纷提供专业的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案,确保调解过程合法合规、有理有据。在精准化上,针对人身损害、劳务纠纷等本地高频矛盾,建立了“评估前置、责任溯源、动态履行”机制,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解决问题。协同化则体现在多部门联动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派出所、应急管理等部门协同作战,对复杂矛盾纠纷进行“多部门会诊”。同时,邀请村贤、老党员等融入调解,以乡音乡情化解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实现情、理、法有机融合。
在“三化”调解机制的推动下,塘溪镇宣统办、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让一件件棘手的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有效促进了美丽乡村和谐稳定建设。
专业调解,解开赔偿僵局
不久前,塘溪镇中心学校两名初中学生间的意外事故引发了一场赔偿纠纷。李同学课间推搡张同学,导致其两颗门牙脱落,需种植牙修复,张同学家长索赔5万元。李同学家长认为金额过高且自家经济困难,难以一次性支付,双方僵持不下。
塘溪镇调委会介入后,调解员凭借专业能力打破僵局。一方面,引导张同学家长提供3家公立医院的种植牙报价单,依据法律条款,以费用中位数为基准,合理核定赔偿金额为4万元。另一方面,考虑到李同学家庭经济状况,提出“按月分期支付”方案,分12期支付,每月3333元,逾期则全额支付并承担违约金。这一方案既保障了受害人权益,又兼顾赔偿方履行能力,得到双方认可。如今,首笔赔偿款已到账,纠纷圆满解决,彰显了专业调解在化解矛盾中的关键作用。
精准追责,化解意外纠纷
退休工人王师傅下夜班时被路边裸露的钢管绊倒致右手腕骨折,他认为是工伤,向单位老板索赔2万余元。老板以未签劳动合同且自身无过错为由拒绝赔偿。
调解员接手后,首先明确王师傅退休后与单位属劳务关系,不适用工伤认定,引导其向事故责任方索赔。随后,调解员前往事故现场勘查,发现施工方存在安全管理疏漏,钢管堆放不合规且警示措施不足。施工方虽承认问题,但认为王师傅自身也有一定责任。调解员根据施工方重大过错与王师傅夜间通行注意义务,提出7:3的责任划分比例,最终促成纠纷化解。同时,施工方在3天内完善了安全防护和警示措施,赢得周边村民纷纷点赞。
2024年以来,塘溪镇调委会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97起,涉及金额320.82万元。通过构建“三化”调解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有效维护乡镇和谐稳定的同时,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