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算不算解除劳动合同
一、自离算不算解除劳动合同
自离一般视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自离属于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协商或提前告知,擅自停止工作、脱离岗位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这体现了劳动者不愿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主观意愿,构成了以实际行动表明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
不过,自离这种解除方式不符合法定程序。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也可解除劳动合同。自离可能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影响后续就业。同时,如果自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如因岗位空缺导致的生产经营损失等。
所以,自离算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具有合法性和规范性,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二、买社保一定要劳动合同吗
买社保不一定要劳动合同。
通常情况下,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会签订劳动合同,此时凭借劳动合同等材料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和缴纳手续。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凭证,有助于社保经办机构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
但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也可通过其他材料证明劳动关系来购买社保。例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只要能充分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有义务为员工购买社保。所以,劳动合同并非购买社保的唯一必要条件。
三、怎么看劳动合同解除了没
判断劳动合同是否解除,可从以下方面考量:
- 书面解除文件:若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了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且明确解除的意思、时间等关键内容,同时劳动者收到并知晓该通知,通常意味着劳动合同已解除。比如用人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注明了双方劳动合同解除。
- 实际行为表现:劳动者不再到岗工作,用人单位也停止安排工作、发放工资、缴纳社保等,双方以实际行动表明不再履行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可视为劳动合同已解除。例如,劳动者不再打卡上班,用人单位停发工资。
- 协商一致情况:若双方就解除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有相关的协商记录,如邮件、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双方同意解除合同,那么劳动合同也已解除。
- 法定解除情形:当出现法定的解除情形,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且履行了相应程序,也可认定劳动合同解除。
以上是关于自离算不算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