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劳务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区别:
1. 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2. 法律调整不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其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务合同主要受民事法律调整,遵循意思自治、等价有偿原则。
3. 纠纷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需先到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而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经过仲裁程序。
4.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劳务合同中,一般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存在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5. 国家干预程度不同:劳动合同的条款及内容,国家常以强制性法律规范来规定,如工作时间等。劳务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低,合同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
二、未签劳动合同工资怎么算
未签劳动合同,工资计算方式与正常签订合同的情况基本一致,需按照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若没有明确约定,应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同时,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每月工资 5000 元,在未签合同的第二个月起,劳动者每月除正常 5000 元工资外,还能额外获得 5000 元作为赔偿。
计算二倍工资时,以应发工资为基数,包含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二倍工资最多支付 11 个月,即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都要支付二倍工资,满一年后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通过收集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辞职
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辞职可参考以下方式:
第一,与用人单位协商。即便未签合同,友好协商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向单位说明辞职意愿及原因,按协商结果办理离职手续。
第二,书面通知单位。若协商不成,可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提前三日)。虽然没签合同,但此通知行为能证明按规定程序提出离职,避免后续纠纷。
第三,主张权益。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起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在辞职时,可与用人单位就双倍工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若协商无果,可收集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第四,办理离职交接。按单位要求完成工作交接,如归还办公用品、交接工作资料等,确保单位工作正常进行,同时也保障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务和劳动合同的区别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