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残疾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针对残疾人士犯罪行为是否应依法从轻或免于处罚的问题,这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需明确认识到,残疾并不能成为减轻或免于法律惩罚的必然依据。
在处理相关案例时,务必严加区别对待。
关于人民检察院对残疾犯罪嫌疑人实施讯问时是否适用械具的事项,应当审慎对待。
若确有必要使用械具以保护人身安全,实则危险解除之后,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残疾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
尽管我国现行立法尚未对残疾人普遍适用从轻处罚这一原则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但对于那些同时患有听力和言语障碍或视力减退之疾病的罪犯,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从轻、减轻乃至免于刑事处罚的措施。若此类罪犯还处于未满14岁的青少年阶段,依据司法实践,甚至可能被完全豁免于刑事责任。
除了上述情况以外,其他类型的残疾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则应按照普通公民犯罪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不能理当做为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的法定理由。
三、残疾人犯罪会怎样处理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残疾人若涉嫌犯罪行为,亦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尽管残疾人可能因为身体残疾而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辨识及控制力,亦无任何法定理由可为其提供免责保护。
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残障人士应当与所有健全公民一样接受法律制裁,依法定罪量刑。
在涉及到那些既哑且聋或盲人的刑事案件中,对于被告人由于其自身特点而导致的对自身行为的辨识及控制能力受限,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司法机关能否给予从轻、减轻或者是免除处罚等酌情考虑,则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是关于残疾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