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仲裁能确定合同无效吗
一、仲裁能确定合同无效吗
仲裁可以确定合同无效。依据法律规定,仲裁机构有权对合同效力进行审查和判定。若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有效的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后达成仲裁协议,当涉及合同效力争议时,可将该争议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处理。
仲裁机构判定合同无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例如,存在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时,仲裁机构可以认定合同无效。
一旦仲裁机构作出合同无效的裁决,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被认定无效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合同无效约定都无效吗
合同无效并非所有约定都无效。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后,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不受影响。
一般来说,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致合同当然不发生效力。合同中的约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实体权利义务的约定,另一类是关于解决争议方法的约定。当合同被认定无效时,实体权利义务的约定通常随之无效,因为这些约定的基础是有效的合同关系。比如合同中约定的货物交付、价款支付等条款,会因合同无效而失去法律效力。
但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类条款主要包括仲裁条款、选择受诉法院的条款、选择检验、鉴定机构的条款等。它们的作用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为当事人提供解决途径。即便合同无效,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仍然可能存在,此时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可以保障当事人能够通过约定的方式解决纠纷。
所以,合同无效时,实体权利义务约定通常无效,但解决争议方法的约定仍可能有效。
三、合同终止即合同无效吗
合同终止并不等同于合同无效。
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法律效力也随之终止。常见的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债务相互抵销、债权人免除债务等。合同终止前,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双方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致合同当然不发生效力。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即从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无需履行。
综上,合同终止和合同无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法律含义和法律后果。
以上是关于仲裁能确定合同无效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