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证行为的公证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2025-10-11 23:21:02 法律知识 0
  公证行为的公证范围是怎样规定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处还可承担以下各项事务: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公证处进行登记的事务;提存公证;保管遗嘱、遗产或者其他与公证事项相关的财产、物品、文书;代为撰写与公证事项相关的法律事务文书;提供公证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公证行为的公证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正式申请,公证处会负责处理以下各类公证事宜: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财产继承;授权委托、声明书、赠予协议和遗嘱制定;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活动;婚姻状况、亲属关系、领养关系的确认;出生证明、生存证明、死亡证明、个人身份信息、教育背景、职业资格、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等相关文件的公证;公司章程的制定及审核;保全证据的工作;文书上的签名、印章、日期的真实性验证,以及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内容的一致性核实;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提出的其他需要进行公证的事项。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处还可承担以下各项事务: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公证处进行登记的事务;提存公证;保管遗嘱、遗产或者其他与公证事项相关的财产、物品、文书;代为撰写与公证事项相关的法律事务文书;提供公证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

   《公证法》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

   二、公证过的合同能违约吗

   公证过的合同仍然可能存在违约情况。

   (一)合同性质决定

   公证主要是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但合同本身的履行与否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行为。只要一方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构成违约。例如在买卖合同中,一方未按时交付货物或者未足额支付货款,即使合同经过公证,这种行为也是违约行为。

   (二)违约后果

   公证过的合同违约方同样要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一般按照合同约定,可能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并且由于合同经过公证,在证据效力上可能更强,这有利于另一方在追究违约责任时更顺利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公证过的合同不能因为经过公证就排除违约的可能。

   三、公证过的合同能确认无效吗

   经公证认证后的合同并不一定能确立其有效性。

   合同之有效性与其公证并无直接关联,若在满足合同无效的所有要件下,即便已经公证,亦可被裁定为无效。

   而合同得以生效,理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首先,缔结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且自愿的;最后,该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并且不能背离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以上是关于公证行为的公证范围是怎样规定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