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借款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2025-10-14 14:00:20 法律知识 0
  借款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借款诈骗罪即贷款诈骗罪,量刑依犯罪数额及情节定。数额较大(一万元以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巨大(五万元以上)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特别巨大(二十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等。单位不能构罪,单位行为按此标准对责任人定罪量刑。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借款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借款诈骗罪,准确来说应是贷款诈骗罪。其量刑标准根据犯罪数额及情节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一是数额较大的情形。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一般数额较大指诈骗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

   二是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数额巨大是指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这种情形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其他严重情节包括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等。

   三是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数额特别巨大指诈骗贷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此时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若单位实施相关行为,需对相关责任人员按上述标准定罪量刑。

   二、借款以后把房子卖掉算诈骗吗

   借款后卖掉房子是否构成诈骗,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是借款时的主观意图。若借款人在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还款,通过卖房等行为意图非法占有借款,且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如谎称房屋不会出售等欺骗手段来获取借款,那么这种情况可能构成诈骗。例如,借款人口头承诺用房屋作还款保障,实际却暗中准备出售房屋并携款潜逃。

   二是借款后的行为表现。如果借款人借款时没有诈骗的故意,只是后来因经济状况变化等合理原因卖掉房子,但有积极还款的意愿和行动,比如及时告知出借人卖房情况,并努力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还款,一般不构成诈骗。

   三是是否有还款能力。若卖房后仍有足够还款能力且正常还款,不构成诈骗;若卖房后丧失还款能力且无其他还款举措,同时存在欺骗行为,则可能构成诈骗。

   三、借款型诈骗是经济纠纷吗

   借款型诈骗不是经济纠纷,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主观意图不同。在经济纠纷中,借款人通常具有真实的借款意愿和还款意图,只是可能因客观原因导致暂时无法按时还款。而借款型诈骗中,诈骗人从一开始就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根本没有打算归还借款。

   其二,行为表现不同。经济纠纷中,借款人一般会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借款用途等,并且在借款后会有一定的还款行为或者努力创造还款条件。而借款型诈骗往往伴随着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如编造虚假的借款用途、提供虚假的身份信息等,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

   其三,法律后果不同。经济纠纷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主要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民事途径解决。而借款型诈骗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一旦构成犯罪,将受到刑法的制裁。

   综上,借款型诈骗不属于经济纠纷,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予以惩处。

   以上是关于借款诈骗罪的量刑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