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可以对抗撤销权吗

2025-10-26 22:02:31 法律知识 0
  善意取得可以对抗撤销权吗?是的,这是可行的。假如第三方获取物件的行为是善意的,那么债权人便不能够行使撤销权。所谓撤销权,仅能在债务人故意躲避债务偿还,并给债权人带来实际损害的情况下才能依法行使。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善意取得可以对抗撤销权吗

   是的,这是可行的。

   假如第三方获取物件的行为是善意的,那么债权人便不能够行使撤销权。

   所谓撤销权,仅能在债务人故意躲避债务偿还,并给债权人带来实际损害的情况下才能依法行使。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若债务人采取了放弃自身债权、解除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手段进行无偿处置财产权益,或者恶意拖延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从而影响到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此时,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的上述行为。

   另外,当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廉价格转让财产、以极高的价格从他人处受让财产或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从而影响到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且债务人的相对人明知或应知此种情况时,债权人同样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的上述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二、如何行使合同撤销权

   行使合同撤销权,需注意以下要点:

   一是明确撤销权的行使情形。一般而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

   二是把握行使的期限。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三是行使的方式。撤销权应通过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的方式来行使,不能自行撤销合同。当事人需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存在可撤销的事由。法院或仲裁机构经审理后,若认定符合撤销条件,将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决。撤销权的行使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少

   撤销权应自债权人获悉或理应有知撤销事由之日起满一年之内行使;若自债务人之行为发生之日起已超过五年仍未行使撤销权,则该撤销权将自动失效。

   此处所述的五年期限,实际上是最长的法律保护期间,也就是说,您有权在发现可能构成撤销理由的事实之后立即采取诉讼行动(即撤销权),但如果从这类事实发生之日算起,即使到了第五个整年后,您依然未能发现这个机会,那么撤销权就会自然到期终止,即便在将来某一天您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将无法再行使这一权利。

   以上是关于善意取得可以对抗撤销权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