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不是诉讼程序违法
一、仲裁是不是诉讼程序违法
仲裁并非诉讼程序违法。仲裁与诉讼是两种不同且相互独立的纠纷解决方式。
仲裁是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选定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等特点,其程序依据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而诉讼是由法院依据诉讼法对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判。诉讼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等特性。
两者在启动条件、审理机构、程序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能将仲裁视为诉讼程序违法,它们各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自由选择适合的纠纷解决途径。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仲裁归结为诉讼程序违法的范畴。
二、仲裁公司是否有诉讼时效
仲裁公司存在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这一年时效内,权利人应积极行使权利。时效会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要求公司履行义务;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像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亦或是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此外,若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超过仲裁时效申请仲裁的,若公司提出时效抗辩,仲裁机构可能会驳回当事人的仲裁请求。所以,当事人务必留意仲裁时效,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合同能否约定仲裁后起诉
一般情况下,合同不能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起诉。仲裁和诉讼是两种相互排斥的争议解决方式。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当事人一旦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就排除了法院对该争议的管辖权。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具备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等要素。
若合同中同时约定仲裁后又能起诉,这种约定会导致争议解决方式不明确且相互矛盾,可能被认定无效。若一方依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另一方又向法院起诉,法院通常不会受理。即便受理,若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有效仲裁协议,法院也会驳回起诉。
不过,若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失效,或者仲裁裁决被依法撤销、不予执行等特殊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合同通常不能同时约定仲裁后又起诉,应在两者间作出明确且有效的选择。
以上是关于仲裁是不是诉讼程序违法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