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签合同但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员工有权拒绝上岗吗
一、已签合同但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员工有权拒绝上岗吗
员工有权拒绝上岗。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双方各执一份。已签合同但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文本,这一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从保障自身权益角度看,劳动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员工手中没有合同文本,在后续涉及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权益受到侵害时,将面临举证困难的局面,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法律赋予的权利角度讲,员工面对用人单位这种违法行为,有权利拒绝上岗。这是员工合理行使自身权利、促使用人单位遵守法律规定的有效手段。在此情况下,员工可先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其提供劳动合同文本。若沟通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已签合同但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可以报警吗
已签合同但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一般不建议报警处理。因为这属于劳动纠纷范畴,并非公安机关的直接管辖事项。
从法律角度看,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应当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一份。若用人单位未履行该义务,劳动者有多种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者可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明确告知其有义务提供劳动合同文本,要求对方尽快交付。若沟通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该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责令其改正并交付劳动合同。
此外,劳动者也能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程序,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合同,并可主张因未提供合同给自身造成损失的赔偿等合理诉求。通过这些劳动法律途径,能更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三、单位签了劳动合同不给员工能仲裁吗
单位签了劳动合同却不给员工,员工能申请仲裁。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双方均应持有一份。单位不给员工劳动合同,侵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申请仲裁时,需准备能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仲裁请求可要求单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若因单位未交付合同给员工造成损失,如无法依据合同主张权益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可要求赔偿。
劳动仲裁机构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若查证单位确实未交付劳动合同,将依法作出裁决,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通过合法途径申请仲裁,有助于保障自身权益,促使单位依法履行义务。
以上是关于已签合同但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员工有权拒绝上岗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