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
一、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里强调的是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包括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并且,并非所有的强制性规定都会导致合同无效,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才会使合同无效。例如,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以及直接关系交易标的的禁止性规定,往往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二)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侧重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强调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如果合同内容损害公共利益、违反社会公德,如以违法犯罪为内容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等,都将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
(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双方当事人故意合谋,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订立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合同无效的赔偿主体是谁
合同无效的赔偿主体通常是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的一方或双方。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单方过错情形。若合同无效是因一方的过错导致的,比如一方通过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或者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等,那么有过错的这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损失范围一般包括直接损失,如为履行合同而支付的费用,以及可得利益损失等合理损失。
二是双方均有过错情形。如果合同无效是双方共同的过错造成的,例如双方都明知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却仍然订立合同,那么双方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通常会根据双方过错的程度、对造成损失的原因力大小等因素,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赔偿份额。
总之,确定合同无效的赔偿主体,关键在于判断哪一方或双方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从而根据过错程度分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合同无效的赔偿责任是怎样划分的
合同无效的赔偿责任划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若一方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而另一方无过错,则有过错方应赔偿无过错方因合同无效所遭受的损失。比如,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合同无效,就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双方均有过错的情况。当双方对合同无效都存在过错时,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通常按照过错程度来分担损失,过错程度较大的一方承担相对较多的赔偿责任。例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都未履行法定的审查义务,导致合同无效,此时需根据各自过错比例分担损失。
(三)赔偿范围的确定。赔偿范围一般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如为履行合同已支付的费用等;间接损失如因信赖合同有效而丧失的其他交易机会所产生的损失等,但需遵循合理预见和因果关系等原则,以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总之,合同无效赔偿责任的划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以上是关于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