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怎么规定上岗
一、劳动法怎么规定上岗
劳动法对上岗有多方面规定。首先,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也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
其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再者,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另外,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
同时,劳动者上岗后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克扣。
二、劳动法怎么补加班费
员工主张补加班费,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收集证据。这是关键环节,证据要能证明加班事实和时长,如考勤记录、加班审批表、工作邮件、同事证言等。有了充足证据,后续维权才有坚实基础。
第二,与用人单位协商。收集好证据后,员工可先尝试与单位沟通,表明自己的诉求,要求补发加班费。协商过程要注意保留相关记录,以防协商不成作为维权证据。
第三,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不成,员工可在规定时效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申请书要详细说明自身诉求及事实理由,并附上收集到的证据。
第四,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员工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判决。
需注意,不同情形下加班费计算标准不同。工作日加班,加班费不低于工资的150%;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不低于200%;法定休假日加班,不低于300%。
三、超出劳动法怎么处理
当出现超出劳动法规定的情形时,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劳动者维权途径
-协商: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沟通,指出其行为违反劳动法之处,要求改正并给予合理补偿。例如用人单位超时加班,劳动者可要求支付加班费。
-调解:协商不成,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应履行。
-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在规定时效内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行政部门介入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可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改正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怎么规定上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