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县四注重四结合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2025-07-14 16:07:17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张毓顺)“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法治精神,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要求,根据土乡实际,积极作为,以提升公民法律素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出发点,主动适应法治宣传教育新方向、新要求,深挖土乡法治文化底蕴,以提高标准、精准对象、创新形式为工作抓手,通过“四注重四结合”,全面打造互助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高地,为全力推动“平安互助”建设、努力打造“七张名片”和建设“七个示范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有力推动互助县“八五”普法更深层次开展。

  注重法治文化与居民生活相结合

  互助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辖区居民法治意识。“八五”普法以来,在县城人口最多的两个居民小区建成法治文化小区两个。利用小区门口、楼层墙面、醒目地段、健身休闲场所等,以宪法、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民法典、消防安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物业管理等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打造了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的永久性墙面展板和144块镶嵌不同风格法治标语的标识牌,营造城镇居民在休闲余暇时通过观看阅读,学习法律的良好环境。通过每年定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普法趣味竞答、法治文艺演出、法治讲座、居民代表法治座谈、散发法治宣传资料等形式的“送法进小区”活动,实现了居民可在家门口学习法律、休闲中学习法律的目的,推动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进程。积极发挥家庭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家庭成员法律素养。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障、反家庭暴力、反电信网络诈骗、禁毒、防艾等知识,营造“人人学法、法护人生,家家学法、法润家庭”的浓厚氛围,发挥了法治文化居民小区普法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

  注重法治文化与土乡民俗相结合

  根据互助县多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大力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宣传阵地网。在全县19个乡镇(街道)建成含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村规民约、反有组织犯罪、反邪教等内容,集法治元素、文化元素和土乡风貌于一体的乡村法治文化长廊32座。在部分乡镇绘制法治文化墙1900余平方米,为广大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学习法律的休闲去处。紧盯互助县游客众多的优势,在游客众多的游乐场所建成法治文化长廊两座,通过“休闲娱乐+法治板块+荧屏播放”模式,让广大游客在闲暇娱乐中汲取法治养分。组建“八五”普法法治文艺宣传队,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句半:“八五”普法谱新篇》《青海道情:法律援助惠民生》《西宁贤孝:法治宣传进乡村》等与普法相融合,在农闲时节、传统节日、庙会等期间巡回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截至目前,已演出680余场次。创建“乡村法治小喇叭”,每周编辑录制两期不同形式、紧贴农村生产生活的法治宣传音频,按时推送至全县294个村的“小喇叭”进行循环播放,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通过听广播就能学到法律知识,实现“乡村小喇叭,传播法治声”的普法目标,累计编辑播放内容502辑,已播放32100分钟,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注重法治文化与宗教实际相结合

  结合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特点,大力推动宗教场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法治寺院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僧侣及信教群众依法从教、依法信教、爱国守法。按照“贴近寺院、贴近僧侣、贴近实际”的思路,积极开展法律进寺院活动,让法律、政策进寺规、进头脑,不断增强僧人和教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八五”普法以来,互助县在南门峡镇却藏寺、五十镇佑宁寺和加定镇扎隆沟寺、高寨镇清真寺4个宗教场所建成以民法典、生态文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藏传佛教管理、加强朝觐管理服务以及消防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寺院法治文化长廊4座、法治文化墙1处、“学法书屋”两个,为僧侣和广大信教群众提供了“佛礼+诵经+学法”的场所。加大与公安、统战、民宗、当地政府等部门的合作协同力度,以宗教领域的影响案例为切入口,深入了解法律诉求,提升普法精准度,把法律与各种问题、各种纠纷、相关利益联系起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先拉近法治与宗教人士、信众的距离,让广大信众和宗教教职人员树立学法有用的思想,提升法律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根植法律信仰力量,实现共谱共治的良好局面。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形式的普法,有力促进了宗教场所普法依法治理进程,实现了宗教场所治理向法治化方向转型,推动宗教场所切实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提高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宗教场所“法治化、生态化、人文化” 的普法目标。2022年,互助县南门峡却藏寺被命名为省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寺观教堂”。

  注重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积极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在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建成以法治宣传橱窗、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标识牌为载体,以提高学校依法治教能力和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目标的法治文化校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法治熏陶。积极推广“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认知庭审程序,理解法律人物关系,激发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法治教育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法治教育以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为全县131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141名法治副校长、辅导员,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以上不同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上好法治教育“第一课”,从预防青少年犯罪、校园霸凌、主动抵制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用生动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学法懂法、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