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新实践

2025-07-31 16:05:22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温家玉 囗李双红 通讯员黄建国)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民法院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深入落实司法护企举措,助推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常态法治体检,让企业防患未然

  “被拖欠货款,是我们民营企业经营中的一大痛点。” 这是今年5月22日,在镇原县法院与某农业科技公司“法企面对面”座谈会上,企业家的犀利“吐槽”。

  为切实找准司法服务保障企业切入点和着力点,镇原县法院组织干警深入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优环境、促发展”行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召开座谈会,解决生产经营、涉法涉诉等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院干警联系对接企业78户,通过开展“定制式”“菜单式”法治体检,为企业提供“一类一策”精准法律指导,积极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镇原县法院还针对金融借贷领域等发出司法建议,协同政府部门做实“穿透式”监管,让司法建议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器”。

  坚持平等保护,使企业安心经营

  王某租赁某农业公司蔬菜大棚种植彩椒,约定彩椒成熟后由某公司负责回收,但在双方结算彩椒货款时,却因价格问题发生分歧。

  立案后,法官以当地彩椒平均收购价位作为撬开双方矛盾症结的杠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该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某彩椒款2.7万元。

  镇原县法院先后审结扰乱市场秩序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21件,为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司法保障。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5件重大涉企案件“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共商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新路径。

  做优诉讼服务,帮企业高效维权

  “没想到写一份起诉状这么简单方便,立案速度也快多了。”在镇原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某企业代理人秦某对“要素式”起诉状赞不绝口。在她看来,诉讼文书的“填空化”,是以“用户友好”为核心的司法便民举措。

  在积极推广金融借款、买卖合同纠纷等涉企案件要素式起诉状和答辩状,依法扩大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同时,镇原县法院还狠抓涉企案件审理质效,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

  镇原县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将一部分涉企纠纷化于案外、止于诉前,减轻企业诉累,推动一批涉企纠纷源头实质性化解。

  善意文明执行,助企业轻装上阵

  “50万元的现金流、500万元的生产资料,一旦查封,这家公司可能就完了……”在办理一执行案件时,执行法官这样感叹。某公司在金融借款纠纷中败诉,需向银行支付500余万元,银行向法院申请查封该公司全部生产资料。执行法官实地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因扩大生产经营导致资金困难,并非刻意逃避执行。本着双赢共赢的原则,在法官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某公司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还清银行债务。

  这是镇原县法院坚持“善意、文明、审慎”执行理念,灵活使用“活封”“活扣”措施,以“法治软举措”打造“宜商暖环境”的一个缩影。

  法治化营商环境,已成为镇原发展经济的“先手棋”和释放活力的“稳定器”。镇原县法院着力构建“执前督促+执前保全+执前和解”执行新模式,2024年以来共执结涉企案件674件,执行到位金额1.23亿元。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