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什么合同自订立时无效
一、什么合同自订立时无效
依据法律规定,以下几种合同自订立时无效:
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所以他们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只是一种虚假的形式,因此自始无效。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这类合同违背了法律的强制要求,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不被法律所认可。
第四,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公序良俗代表着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有悖于社会基本道德和公共利益,应认定为无效。
第五,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双方恶意勾结,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签订的合同,同样不受法律保护,自订立起就无效。
二、什么合同不能认定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存在几类合同通常不能认定无效:
一是主体适格且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合同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理解合同内容并承担相应义务,同时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双方的意思表示是真实自愿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这类合同不能轻易认定无效。
二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不与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相违背,即使合同可能存在一些小瑕疵,但只要不触及关键的无效因素,一般不会被认定无效。
三是依法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如果合同已经按照法定程序成立,并且符合生效要件,如经过双方签字盖章、办理了必要的登记手续等,在没有其他法定无效情形时,也不能认定无效。
当然,具体合同是否无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法律全面判断,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三、通谋虚伪是无效合同吗
通谋虚伪表示所订立的合同无效。通谋虚伪表示,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这意味着,当双方当事人通谋,对外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合同,该合同因并非双方真实意思体现而无效。
例如,为逃避债务,债务人与第三人通谋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将财产转移给第三人,此合同因属于通谋虚伪表示而无效。而如果虚假表示背后隐藏着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以虚假的买卖形式隐藏赠与行为,那么对于赠与行为的效力,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判断。若赠与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则赠与行为有效。所以,通谋虚伪签订的合同本身无效,但隐藏行为效力需具体判断。
以上是关于什么合同自订立时无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