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庭后又提交证据可以吗
一、开庭后又提交证据可以吗
开庭后能否提交证据,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在一审普通程序中,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若逾期提交,法院通常责令说明理由;拒不说明或理由不成立的,法院可能不采纳该证据,或采纳但予以训诫、罚款。不过,若该证据属于“新证据”,即因客观原因在举证期限内无法取得的证据,法院应当采纳,并组织质证。
在二审程序里,新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符合上述情形的新证据,二审可提交。
再审程序中,若有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新证据,可在再审时提交。
所以,开庭后并非绝对不能提交证据,关键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新证据情形或其他法定条件。当事人应尽量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完成证据提交,避免逾期带来不利后果。
二、证据在开庭中出示可以吗
证据在开庭中出示是否可行,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而言,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提交证据。若在举证期限内未能提交,在开庭时出示,存在不被法院采纳的风险。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若属于“新的证据”,比如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才发现的证据,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且已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等,在开庭时出示,法院经审查确属新证据的,通常会组织质证并进行审查判断。
另外,若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即便证据未在举证期限内提交,法院也可能对该证据进行审查。
为保障自身权益,避免证据不被采纳,当事人应严格遵守举证期限规定,及时提交证据。确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提交的,要及时与法院沟通并说明理由。
三、开庭可以现场提交证据吗
开庭时能否现场提交证据,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若逾期提交,法院一般不予采纳,但存在例外情形。若该证据属于“新的证据”,即一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这种情况下,法院会酌情考虑是否采纳现场提交的证据。
在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的证据主要由公诉机关在庭审前移送法院。被告人、辩护人若有证据,也应按规定时间提交。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如涉及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新证据且有合理理由未能提前提交,法院可能允许现场提交并进行审查判断。
行政诉讼同样要求当事人按规定的举证期限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原则上法院不予接纳,除非有正当事由。
总体而言,开庭现场提交证据并非绝对不可以,但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与程序,最终是否被法庭接受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判定。
以上是关于开庭后又提交证据可以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