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伤哪种行为属于诈骗

2025-10-12 00:41:50 法律知识 0
  工伤哪种行为属于诈骗?伪造或篡改受伤事实、冒用身份、提供虚假诊断证明、重复索赔等行为通常属工伤诈骗。工伤诈骗损害工伤保险基金安全、破坏公平、侵害合法参保者权益,一旦发现,相关部门将依法追责,情节严重面临刑事处罚。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工伤哪种行为属于诈骗

   以下几种行为通常属于工伤诈骗:

   一是伪造或篡改受伤事实。比如故意夸大受伤的过程、程度,本是轻微碰撞却谎称是严重的事故导致受伤;或者编造虚假的受伤经过,根本不是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受伤,却伪造成工伤情形。

   二是冒用身份。让他人顶替自己申报工伤,利用他人真实发生的工伤事件,以自己名义获取工伤赔偿;或者本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来申报工伤,意图骗取赔偿。

   三是提供虚假诊断证明。与医疗机构人员勾结,出具与实际伤情不符的诊断书,夸大病情以获取更多赔偿;或是伪造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等材料。

   四是重复索赔。已从其他渠道获得了相关赔偿,却仍以工伤名义再次申请赔偿,试图获取额外利益。

   工伤诈骗不仅损害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破坏社会公平,也损害了其他合法参保者的权益。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二、工伤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认定

   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依然可以认定工伤。

   首先,要确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其次,准备工伤认定申请材料。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该表可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官网下载或在其办公地点领取;准备上述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此外,还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最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会根据提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作出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决定。若对认定结果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工伤没有签劳动合同有赔偿吗

   工伤未签劳动合同也有赔偿。

   首先,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即便未签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就可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其次,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劳动关系及工伤事实,经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便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再者,赔偿责任。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原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都将由用人单位承担。若用人单位拒绝赔偿,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费用。

   以上是关于工伤哪种行为属于诈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