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按合同发工资怎么办
一、如果不按合同发工资怎么办
若用人单位不按合同约定发放工资,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第一,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劳动者可直接与单位相关负责人交流,明确指出合同约定内容,要求其按合同支付工资,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收集证据。若协商不成,就要注意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工作邮件等,这些证据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约定情况,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第四,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相应赔偿。劳动仲裁一般是免费的,且程序相对简便。
第五,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二、如何投诉用人单位不给工资
若用人单位不给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投诉:
1.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者需准备本人身份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前往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办公地点填写投诉登记表,详细说明投诉事项。劳动监察部门会对投诉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 拨打12333投诉:这是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咨询投诉电话。劳动者可在工作时间拨打该号码,按照语音提示选择投诉选项,向工作人员说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提供相关信息。
3. 在相关网络平台投诉:部分地区劳动部门设有专门的网络投诉平台,劳动者可登录当地劳动部门官方网站查找投诉入口,按要求填写投诉内容并上传证据。
投诉时,劳动者要保持冷静,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若问题仍未解决,可考虑申请劳动仲裁。
三、如果不给开工资找哪个部门
若用人单位不给开工资,劳动者可找以下部门解决:
1. 劳动监察部门:劳动者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情况的材料,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处以罚款等处罚。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者可向该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仲裁委员会会在规定时间内审理案件,作出裁决。若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人民法院:劳动者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证据和事实,决定是否发出支付令。用人单位在收到支付令后,如无异议,应在规定期限内支付工资,否则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是关于如果不按合同发工资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